南京老建筑 “生出”八层地下车库?未来上海将推广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点击率: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停车可真难啊!
2017年8月,来自上海市交通委的统计显示,市区共有各类小客车停车泊位118.1万个,居住类停车缺口84.9万个,非居住类停车缺口15.8万个。不仅居住类停车设置缺口巨大,学校、医院等单位周边停车配套设施不足,商业街区夜间停车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同样突出。
不过,在离上海不远的南京
两座历史老建筑
竟建成一座地下8层
深达28米的机械停车库
并计划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能在上海推广吗?
走进施工现场,没有随处可见的飞灰与尘土,工地常见的深坑也被建筑附近几个小小的洞口取而代之。走进建筑地下,豁然开朗——这里静静躺着深不见底的车库,上方的老建筑却没有遭到丝毫破坏。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第五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志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座车库共可停放汽车252辆,将大大缓解当地停车压力,计划未来推广至上海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内。
两座历史建筑,如何建成八层车库?
本次施工的两座建筑“来头“可不小,每片红砖瓦上都描摹着历史的痕迹。其中,北京西路57号始建于1937年,而天目路32号建于1946年。由于两座历史建筑均处南京闹市区,附近停车需求较大,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满足,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地下。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俞晓栋介绍,现场主要运用 “平移”和“逆作法”两种方式。
首先用千斤顶将房屋托举至1米左右的高度,开始平移。原本在场地北侧的北京西路57号被挪至南侧,在北侧开始逆作法施工。等北侧的地下楼板完工后,将32号与57号两座建筑一起平移至北侧,开始南侧的施工。最后,将原本在南侧的天目路32号“归位”,返回南侧。两座建筑共经历了四次平移。
四次平移示意图
施工现场,俯拍老建筑被平移
如何保证老建筑的历史韵味在施工中不受损害?
俞晓栋表示,施工需秉持三个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不仅保护单体建筑,还需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周边环境。其次是延续性原则,不应将历史的脉络完全抹杀,需要承认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痕迹,让建筑承载历史岁月的变化。最后是可逆性,减少使用不可逆的材料、工艺,为下一次改造预留空间。
在具体操作中,团队首先对房屋外墙用钢筋加固,用混凝土做了底盘,还用钢丝网将内部的木质结构包裹起来,形成一个“大罩子”。同时,团队找来与建筑“同龄”的旧砖,打碎制成砂浆进行修复和填补,保留原有的年代感不受损害。
“逆作法”解城市更新难题
“以手术作比,传统的施工现场犹如大型手术,而逆作法就是微创手术。”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总工程师龙莉波介绍,在地下工程建设中,一般采取“顺作法”施工,即首先开挖一个深坑,再从下至上,逐层修缮,每层需要搭建一道临时支撑。
逆作法与之相反,只需在地面平铺一层“保护板”,即可从上至下施工,人们路过施工现场,只会看到地面上冒出几个供工人和材料进出的“小口”,并不会意识到地下正在进行浩大的工程。而且,每完成一层,都可以为下一层施工提供堆放材料的场地,因此材料无需堆放在地面,保证上方建筑物可以继续运营。
逆作法施工所需空间更小
“比起顺作法,逆作法对施工工艺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工程中采取的一柱一桩工艺,要求每一根钢管的位置必须精准。”龙莉波表示。由于逆作法在地下施工,既不会引来飞扬的尘土和噪声,也不会受到阴晴不定的天气影响,大大增加了效率。
除此之外,逆作法还有不少优势。
王志华介绍,在成本方面,由于减少了支撑和维护的费用,车库造价只占周边顺作施工、规模相近车库的60%。在工期方面,由于用主体结构替代临时支撑,项目团队只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结构施工,比传统工艺至少节约了3个月以上。
“最重要的是,逆作法在城市更新领域有着大展身手的空间。”龙莉波认为。“逆作法对现场的环境损害较小,基坑变形控制更佳,28米深基坑变形只有3.61毫米,为设计值的六分之一。面对脆弱的老建筑,逆作法能够更好地保护原有的建筑结构,使之免遭损伤。”
地下空间产业蕴藏商机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运用逆作法建造深层地下车库将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希望未来,诸如外滩沿岸等老建筑地下,都能加设车库,更好地推进土地集约使用。”龙莉波表示。
深层地下车库示意图
未来的地下车库,还将有更多的改造。
比如,在车库中安装智能机器人,人们只需在手机上设定取车时间,机器人便会准时将车主的爱车送至门口,减少在车库中排队取车的时间。
此外,地下深层车库的开发,还将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运用逆作法建造车库时,还需要引进大量小巧、轻便的装备,这将为国内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地下物流、综合管廊等,也将成为地下空间开发重点。
(该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15212443003,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