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风骨,自强不息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4日 点击率:
——随想龙南客家围村
清晨任由导游领了,廿人一车径直南行,由平原翻上高地,穿行于漫漫山隧,颇有些“曲径通幽”之感。地陪正是赣南客家女,小麦肤色,明眸皓齿,嗓音清亮,歌调明丽,让人暗暗叫好。联想“一方山水一方人”,不由得念那围村究竟地理何至、风土哪般,暗自揣测那是怎样一番模样了。
折出高速,兜转于龙南山道,已是午后。复见村庄阡陌,正赏着春播劳作,不意那围村已是近在眼前了。
客家——“土著”
导游称“客家”,是为外来人。史有证,南宋战乱,北方百姓避祸赣广闽穷山之地,族居作围,风俗作行,异于本土,故云“客家”。行于围村,观老者青衣抹额,婴孩布兜于背,青团米果红瓜子,珍珠汤香擂茶甜,其异趣可见一斑。最奇之处,自是这围楼了。碉楼护围、梅花墙眼、防火闸门、糯米糊墙、排水暗池、天井采光等等独个来看,俱是异处。更遑论这关西围、燕翼围、乌石围、八卦围,各自所呈现之“国”字、环状、半圆、八卦等独特的建筑布局了。感叹于客家文化之奇异,不由想那环绕围屋的普通民居是否是当地人所建。导游似是能感应,直言现如今,此地的居民已分不出何人客家,谁是“土著”,龙南一带俱认客家人,整个赣南方言通作客家言了。这才明了,无怪乎龙南人以传承客家文化为己任了。
黄发——智慧
关西老围中,偶赏古稀人含饴弄孙。如今之围村,多只华发老者居于其间,间或伴有稚子围膝。行在围村,总能见到老者或三两聚坐轻谈,或独自负手立门。我辈游闲之人,遇着异趣物事,躬问村中老妪,老人颇为正视,细细绵绵解说一通,怎奈不懂客家言语,久久不明物事为何,白白费了老人心神,心下很是羞愧。老人观我颜色,想是心下透亮,笑意慈和,并不为怪。别过老者,一时竟不能忘却其容神——青布额箍,鹤发鸡皮,行步蹒跚,眸色浅淡,但却自有一番神韵引人生敬。转头踏入乌石围,屋内老妪分外淡定,任一行人观己针黹,针脚不乱。男主人已近耄耋,不弓不蹒,导了众人走祠堂穿天井,细说从头。兴许他的先辈也是如此传其祖训,教其“克绍先猷”吧。忽地忆起“燕翼”二字,取意《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关西围、乌石围也皆有或商或官的传家之道。想来现在置身之龙南围,物人事皆浸透历史,满是经历。我想,围子中的老人当是看尽世间事,沧桑代韶华,黄发皱纹淡眼里该俱是大智慧,故而使人肃然起敬吧。
清寂——生机
在关西围中行走,突生别样感受,起先也不明所以,直到贪看燕翼落后于大部分游伴,才明确这异样缘何——龙南围村颇静。与三两游伴步上碉楼,木梯传递震动轻缓,于廊上摄中院之月门,本还在祈求莫要有人往坏了景,结果长时间无人穿门而过,不由得笑了。这里不似西湖、乌镇人潮熙攘,于围中游赏之人,可谓零落。接踵、喧闹并非围村主调。偶尔游人穿行,至多为这份宁静加入些许间奏。赶上游伴,刚入乌石围之厚实围门,踏入青砖铺就,微湿微暗的院子,复又笑了——门旁白墙上,孩童以砖渣涂画,线条简单,好像是小鬼的样子,颇有童趣,立时觉得围村生机盎然。转念想,龙南围虽隐于深山,但确是阡陌交织、山道如梭,一代代客家人或耕耘于此或辗转外出,客家人由此自强不息,传承不止。于碉楼中眺望,群山环抱,想将围村比作空谷幽兰,又恐少喻了客家人的坚韧和智慧。围屋旁有了新屋,新屋都不设碉楼、梅花眼,防盗御匪已是历史事、过去时了。新屋上书写“不能穷教育”、“建设新农村”标语,时代气息浓烈。忆及电影《赣南村官》,会想那年轻的女客家大学生破除旧习,用知识造福一方的事,是否就发生在这里呢?即便不是,田里早已绿作一片的春苗,应当也喻示着希望吧。隔日,车轮千转,关西、燕翼、乌石渐没视野。别于来时昏昏,归途还见围村星散,或青颜雅致,或黄墙浑厚,或断墙蔓草,令人顾盼。无怪乎传“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一众围村尽皆静默,喧嚣孤静自得安宁。想来古之圣人所谓君子,不外如是了。客围如斯气质,若称“风光”,意恐轻慢,视为“风骨”,倒觉贴近了些。
初游龙南毕。可叹游不尽,龙南客围三百座;自怨识不足,一楼一眼一砖事。随行,随想而已。
王磊 汤莉